衛教園地

Health Education

關於異丙醇


發布日期:2014-09-02

異丙醇(或乙醇)殺菌的原理,係利用高濃度異丙醇可以讓蛋白質結構發生變化,如果蛋白質剛好是酵素,則絕大多情況下酵素會失去活性,當細菌遭遇高濃度異丙醇時,如果許多酵素都失去作用,則大部分的代謝就無法進行,自然就無法存活。前提是:異丙醇必須要越過細胞膜,進到細菌內部。

酒精可以使蛋白質變性,有收斂和殺菌的效果。酒精的濃度如果過大,會使細菌表面的蛋白質急速凝固,形成硬膜。這層硬膜會對細菌造成保護作用,阻止酒精進一步滲入細菌體內。如果細菌是群聚性的,則位於群聚內部的細菌就更難殺死。細菌可以藉著修復系統重新修補受創的細胞膜,在異丙醇逐漸消失之後,重新活動。因此100%的酒精殺菌效果反而會比較差。

一般70~75%的酒精最適合用於消毒殺菌,此時酒精可以滲入細菌體內,完全凝固細菌體的蛋白質,達到殺菌效果。而且純酒精對皮膚來說太刺激,在70~75%的酒精濃度下,酒精在皮膚的擴散和揮發性最好,而且不會溶解皮膚上的脂質,不會傷及皮膚表皮。所以一般要用在皮膚上消毒的酒精,最好能稀釋至70~75%左右。

故70-75%酒精之相較於純酒精來說,有以下的優點 :

1. 減緩揮發,延長消毒作用之時間。

2.藉其水份附著於作用物之親水基,使微生物吸附。

3.適度延緩蛋白質之變性作用,使蛋白質之變性機制能深入細胞內部以提升消毒之效果。

E-TAKE TECHNOLOGY